近日,中交三航寧波分公司承建的海上鋼板圍堰-甌飛施工I標北1#閘、北2#閘圍堰順利拆除完畢。這個經歷了四個汛期,近百個臺風屹立不倒的鋼鐵勇士,在起吊機順利拔出最后根鋼板后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。
甌飛施工I標北1#閘、北2#閘圍堰是全國最大的海上鋼板樁圍堰,軸線全長1532.88m,圍區(qū)面積約達14萬平方米,圍堰的每根鋼板樁樁長達27m,總鋼鐵重量約17778噸。
6年前,項目部負責修建的大型水閘,肩負著45萬畝圍區(qū)排水和通航的重任,是整個工程的“咽喉”部位 。甌飛經投公司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鋼圍堰施工,走好甌飛工程第一步。然而要想短時間內在江河上架起一個14萬平方米圍堰并不容易。在鋼圍堰施工初期,項目部起初采用的傳統船打法施工,因風浪、潮水影響,一天內僅打入20多根鋼板樁,鋼板的垂直度也不能保證,按此進度施工是幾乎不可能在要求時間內完成。為了滿足進度要求且有效的破除敞開式海域風浪大、潮水對施工安全,工程質量的影響。項目部集思廣益提出了鋼板樁插打采用100m平臺周轉法代替?zhèn)鹘y的船打法施工,將海上施工改為陸地施工環(huán)境。方案實施后,從之前每天打20根樁翻倍到每天打40多根鋼板樁,質量也得到了保證。
然而在解決鋼板樁施工問題后,又遇到了如何實現鋼板圍堰閉合龍口這個大難題。原設計方案要求在平均潮位+1.3米的海域將100多根鋼板樁打設至-1米,每天的可作業(yè)時間不到兩個小時。而龍口合龍后需要再將鋼板樁拔至+6.5米,需要大型吊機,不但施工難度大,而且反復打拔鋼板樁會使地基土體受到擾動,給圍堰的整體穩(wěn)定帶來影響。這個難度和風險雙高的活一度讓參建各方發(fā)愁。原方案不可行,集思廣益后決定走工藝創(chuàng)新道路,提出了采用琴鍵式導流法進行導流施工。即將鋼板樁未進行拉桿安裝的鋼板樁在±0.0m高程切割,上部鋼板樁上拔至+2.0m高程,總共采用12個小閘門進行導流,從而減小了鋼板樁內外水位差及潮水對鋼板樁的側壓力,促使鋼板樁龍口成功合龍。新工藝實施后,鋼板樁龍口只用了9天的時間順利合龍。這項圍堰施工也先后榮獲了水利部工法兩項、全國發(fā)明專利4項、實用新型專利1項。
如今這個載譽滿滿的“鋼鐵長城”功成身退。截至目前,鋼板樁已經拆除完畢,項目工程正進行收尾工作。屆時,一個集擋潮、防洪排澇、通航、船舶避風、城市交通等功能的大型水利綜合體將精彩呈現,對推動浙江省海洋資源綜合開發(fā),推動溫州從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跨越,進一步打造溫州大都市生態(tài)功能區(qū)做出重要貢獻。